-
【疫情防控】院前急救怎么样才能做好保护措施?
口罩說明:
院前急救双向防护:包括院前急救机构工作人员防护和接诊患者、家属防护,工作人员按要求做好职业暴露风险防护,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
中国针对2年多的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机制,实行过封城、全员核酸、方舱医院、火眼实验室等措施,让国内疫情得到一定效果控制,截止目前中国已报告确定诊出的病例652222。相比国外疫情,中国还是管控力度还是比较严格,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1、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2、院前急救双向防护:包括院前急救机构工作人员防护和接诊患者、家属防护,工作人员按要求做好职业暴露风险防护,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
3、院前急救载体标识:《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明确的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在地面、空中、水域等专门用于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运载工具(如救护车等)、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人员着装,应当统一使用本通知规定的院前医疗急救标识,并在适宜的位置标明“120”急救手机号。不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院前医疗急救标识。
新标识以“蛇杖、六柱、长城、橄榄枝”为特征,是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的唯一视觉识别标识。
标识中间生命之星是紧急医疗救护服务(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国际通用标志,其中蛇杖寓意医疗,六柱代表院前医疗急救的六个关键环节:发现、报告、响应、现场处理、途中监护和运送至院内救治。底部长城为中国象征性元素,寓意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守护生命的意志和能力。外围为橄榄枝,代表万物复苏。标识以蓝色、黄色为主色。
工作期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执行标准预防,根据接诊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调整所采取的个人防护级别。防护用品穿戴规范,适时更换,做好手卫生。
1、标准防护(一般防护):适用于日常转运普通患者的急救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医用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基本防护):适用于转运以发热和呼吸道相关症状为主诉的患者的急救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鞋、隔离衣、戴医用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级以上),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丁晴手套等,严格执行手卫生。每日工作结束时建议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加强防护):适用于转运新冠肺炎疑似、确定诊出的病例、无症状感染的人、医学隔离点密接人员等的急救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医用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级以上)、双层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医用防护服、胶靴、靴套。消毒人员佩戴的外层手套建议佩戴长筒橡胶手套,防护服外加穿一次性防渗隔离衣或防水围裙。转运任务结束后严格按区域进行个人卫生处置,注意口、鼻腔黏膜和眼结膜的卫生与保护。
4、三级防护(严密防护):当急救人员为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等病例实施吸痰、气管插管等易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可采取三级防护,即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正压头套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在防护服外加穿防渗性隔离衣。
1、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要求,掌握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指征:戴手套和穿个人防护装备前;对患者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之后;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或对环境造成污染表面之后;摘脱个人防护装备时。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可选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或醇类复配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宜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0.5%碘伏或0.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双手,并按消毒剂说明书描述的消毒作用时间进行消毒。
3、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六步法洗手,然后可按上述办法来进行消毒。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或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应洗手。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或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每次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时,双手至少揉搓15s,每一个步骤至少重复5-10次。
缺乏呼吸道保护措施、呼吸道保护措施损坏时(如口罩松动、脱落等)、使用无效呼吸道保护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口罩)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等。
1.医务人员发生呼吸道职业暴露时,应即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呼吸道(用规范实施手卫生后的手捂住口罩或紧急外加一层口罩等),按规定流程撤离污染区。
3.根据情况可用清水、0.1%过氧化氢溶液、碘伏等清洁消毒口腔或/和鼻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离开。
5.医疗机构应尽快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确认要不要隔离医学观察、预防用药、心理疏导等。
7.及时填写新冠肺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记录表,尤其是暴露原因,认真总结分析,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