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个人防护仍然十分重要。作为防控新冠病毒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戴口罩究竟有多重要呢?听听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孔德磊怎么说。
“口罩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近期国内多地因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中便可见一斑。”孔德磊说,大家都知道德尔塔病毒的传染性较此前的新冠病毒显著地增强,但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没有很好地佩戴口罩。
新冠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人在呼吸、说话、打喷嚏或咳嗽的瞬间,会有细小的液体颗粒喷出。有些是大的,甚至是可见的,被称为飞沫;有些是微观的,被归类为气溶胶。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病毒都会“搭上”这些颗粒进行传播,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其传播行为。
飞沫会通过空气射出,落在周围人的眼睛、鼻子或嘴上,造成感染,但是在重力作用下,它们会很快落下来。相比之下,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在不通风的房间里像香烟烟雾一样传播。口罩会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飞沫传播、进而减少病毒传播。
有研究数据表明,健康人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均未佩戴口罩,传染概率高达90%;健康人佩戴口罩和新冠病毒感染者未佩戴口罩,传染概率为30%;健康人未佩戴口罩和新冠病毒感染者佩戴口罩,传染概率降至5%;健康人和新冠病毒感染者都佩戴口罩,病毒传染率仅有1.5%;当两者均佩戴口罩且有效防护距离大于1.8米,那么传染概率会降为0%。由此可见,预防病毒感染佩戴口罩十分重要。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很多人也慢慢地认识到口罩的重要性,但时下正值伏天,出于防护和“凉爽”两不误的考虑,不少人选择佩戴真丝口罩、防晒口罩。孔德磊表示,这些口罩均不符合医用标准,无法起到防护病毒的作用,在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可以佩戴。但还是要贴身携带医用口罩,需要时佩戴。
那么,在日常防护中,人们应选择什么样的口罩呢?孔德磊说,不建议人们选择N95,N95口罩密闭性及防护性的确不错,但伏天佩戴让人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为了透气,很多人佩戴时会稍微留一点缝隙,这样就使其失去了良好的防护效果。他建议,人们日常佩戴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抑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及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虽生产执行标准不同,但都拥有非常良好的防护效果。这三者相较而言,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效果好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又好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相较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有一个明显作用的防飞溅。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医用外科口罩还是医用防护口罩,绝对不能水洗。这些口罩中间有一层由聚丙烯制成熔喷无纺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最大的特点是拥有静电吸附能力,可以吸附粉尘和飞沫。水洗会让纤维失去静电,也就失去了静电吸附的能力。同样,超过保质期的口罩也是因时间太长而失去静电,不能够达到相应的过滤效果。选好口罩,更要戴好口罩。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保护自身,又有益于公众健康,这也就是“口罩文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对此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2)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3)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一同生活的人员。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当前在全球流行的德尔塔变异株传播力显著地增强,佩戴口罩仍是有效的保护措施。孔德磊呼吁人们正确选择口罩、科学佩戴口罩。在自己佩戴口罩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佩戴口罩。此次德尔塔变异株发现了小儿感染者,因此说孩子也是易感人群。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保护自身,又有益于公众健康。
3、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5、有呼气阀的N95可保护佩戴者,但不保护周围的人。如果您是病毒携带者,请选用没有呼气阀的N95, 不要把病毒传染开。如果要维护一个无菌环境,也不可以使用有呼气阀的N95,因为佩戴者可能会呼出细菌或者病毒。
此外,还需要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不要去人员聚集或通风不良的地方。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有症状及时就诊,以免病情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