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選單
口罩批發採購專線
华体育官方入口 平面口罩/一般成人口罩 兒童醫療用口罩/醫療口罩
  • 狐大医 猩红热进入高发季儿科专家提醒:规范洗手科学佩戴口罩

    口罩說明:

      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发布提醒:猩红热进入高发季,若有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小心猩红热。据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宗文介绍,猩红热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有加重的可能。规范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以发热、咽痛、皮疹、疹退后脱屑为主要体现。临床分为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外科型或产科型。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鼻咽部分泌物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玩具、物品、手、食物等间接经口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3岁以下的儿童少见。感染后可获得血清型特异性抗菌免疫力及特异性抗毒素,如再次感染同型链球菌,可不再得病。婴儿可通过胎盘获得被动免疫。

      发热是猩红热的首发症状。发热多为中度发热,也可高达39—40摄氏度。体温上升期患儿有极大几率会出现畏寒、寒颤、精神差等表现。

      咽痛是猩红热常见症状之一。具体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咽部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扁桃体腺窝可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

      皮疹是猩红热的显著特点。猩红热大多在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皮疹,出疹的时间跟其他疾病有区别。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有弥漫性的猩红色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还有一种皮疹,皮疹隆起如寒冷时所起的“鸡皮疙瘩”状,摸着比较粗糙,像砂纸一样。

      病初患儿舌苔白厚,舌红肿,呈点状凸起,鲜红色,像草莓似的,故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味蕾仍然显而易见,故称为“杨梅舌”。

      部分患儿的腋下、肘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皮疹密集,颜色较为深红,间或有出血点,呈线状。

      部分患儿面部皮肤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仿佛一个环形,故称为“口周苍白圈”。

      一周左右皮疹消退,然后出现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尤为明显,躯干表现为米糠样脱屑。皮疹严重的话,手掌、足底可出现膜状脱皮,即一层一层掉皮。脱屑后不会留疤。

      猩红热的治疗目的是控制感染,消除症状,预防合并症。迄今为止,A族链球菌对青霉素仍然敏感,故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疗程10天。青霉素过敏者能选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疗程7—10天。如果疗程不足,链球菌可能会激发后期的一些免疫反应,比如肾小球肾炎、风湿热,这些与早期没有足疗程、彻底的抗菌药物治疗紧密关联。疗程足够可以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猩红热并不可怕。大多患儿为普通型,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少数患儿有加重的可能。若早期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足量、疗程足够,正常情况下不会合并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

      猩红热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需要隔离。猩红热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阴性,或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密切接触者需检疫1周,必要时可口服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预防。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流行期间注意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幼儿园的玩具、物品勤消毒。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当家长带患儿去医院看病时,要做好患儿自身的防护,比如戴口罩,避免把细菌传染给其他人,也避免交叉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猩红热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减少细菌的传播。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